Thursday, July 23, 2009

股市的趋势及投资建议

http://blog.qq.com/qzone/622006048/1248280900.htm

时寒冰


    由于种种原因,写股票少了,最近几天,连续收到多位朋友的来信,因为在讲座中的投资建议获得良好收益,提出一起做公益,回报社会,帮助弱者。
    这让我非常感动!投资理念与公心理念,从来都是相伴相生的,也是我经常提及的理念。
    但是,讲座中的受益者毕竟是部分人群,而且,由于一些朋友逢讲座必听,导致一些新朋友没有机会听。许多朋友,也希望能够谈及一些投资建议,因此,得空的时候,我也会做一些提示,以此回报支持我的博友们。这些提示不作为投资依据,仅作为参考吧,毕竟,网络中各种各样的分析语建议汗牛充栋,大家有更多更丰富的意见可以参考。
    其实,对于趋势的分析,我都已经写在了博客中,讲座与博文的区别只是:讲明分析的过程、分析方法,判断股市转折的方法,结论推导的依据和具体的投资、操作建议等等。
    我博文中,对趋势的分析是延续的。有心者即使不听讲座,也是完全可以领会的。
    比如:2009年2月12日,写的《中国股市已经踏上狂热轨道》(这是比较重要的一篇大趋势分析),我得出的第一个结论就是“未来的股市走势,将超过很多人的预期。疯狂的单边市可能持续交替上演。ZF带头炒概念,使得股市在‘故事会’中走出令世界瞠目结舌的行情。”
    再如:我在7月5日写的《房市、股市正在复制日本“80后”(附股市、楼市投资建议)》一文中,再次对趋势进行了非常明确的提示:“我现在给出最新的建议:看信贷投放和实体经济运行情况。只要国家继续玩命式的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加剧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的恐惧,房价与股市会双双走强,股市会再次轻松越过3500点。”
    我以“轻松越过”这样的表述,常读我博客的朋友,知道我在表达什么意思。
    7月15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新增贷款1.53万亿元,远远超出此前市场预计的1.2万亿元左右的规模。
    在实体经济仍未有实质性复苏的情况下,近乎恐怖的资金投放必然流向股市和房地产。所以,我得出结论:“只要国家继续玩命式的加大信贷资金投放……股市会再次轻松越过3500点。”
    同时,热钱也在拼命涌进中国。这一点也不奇怪。美国房价仍未企稳而政府并不出手拉抬房价,走的完全是务实路线,做的准备完全是打持久战的准备。在美国这样的过去的投机天堂,机会已经今不如昔;国际大宗商品已经经过几番爆炒——还将继续爆炒;在印钞票方面,中国做得更猛烈。按照某基金公司一位货币基金经理的话说“都说美国是印钞机,可中国印钞机的速度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2倍左右”。
    所有的这一切,都意味着,只有中国,才是吹大泡沫,获取暴利的天堂。
    所有的这一切,都必然使中国成为热钱围猎的目标。
    中国不仅要复苏,而且要率先复苏,中国没有任何打持久战的意思,由于信奉信心比黄金重要……当傲视一切风险的信心陡然膨胀时,中国对持久战没有任何兴趣。这就不难理解,何以把春药当饭吃的原因了。信贷资金一旦暴雨般倾斜下来,一时半会就停不下来,否则,就会导致大量新开工项目成为烂尾工程,刚刚催生出来的泡沫就会破灭,从而,使得一个举世关注的政绩工程倒塌——这显然不是当政者希望看到的。
    因此,中国呈现出来的是狂热且不设防的状态。如此轻视经济安全的存在,我已经无话可说。热钱涌入是必然的。第二季度,中国外储净增长加速,在新增1778亿美元中,能解释清楚的只有870亿美元,另外908亿美元说不清楚,大致可视为热钱。
    热钱来中国炒什么?
    房地产?NO,你当人家傻吗?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房价尚且处于高位时,不惜倾一国之力高位拉抬房价的国家,泡沫之严重,已经到了令世界瞠目结舌的地步。热钱不会在泡沫中碰运气。
    那么,热钱来中国做什么?
    买中国的矿产资源,收购中国的企业和热炒中国的股市。
    中国的股市正在复制日本80年代后期的行情。
    目前,美国的货币乘数在下降,而中国的货币乘数在上升。次贷危机发生前,美国的货币乘数是8.5倍,到今年5月份,已经下降到4.7倍。而中国,却呈现出快速上升态势。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3月末货币乘数为4.27,根据测算,6月份货币乘数将上升到4.6倍左右。
    美国的货币乘数虽然在下降,但货币投放仍在加快。截至今年6月底,美国基础货币投放量已经上升到1.7万亿美元(2008年9月份是9050亿美元),美联储目前持有的证券为1.1万亿美元,达到金融危机之前的1.9倍。中国就更不用说了。
    另一个数据更触目惊心。据统计,仅今年4月,全球M0增长就高达103%,是1908年有记录以来首次出现3位数增幅。整个世界都在疯狂。
    由于找不到新的增长点,找不到增加财富、摆脱危机的捷径,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都在拼命通过滥发货币转嫁危机,而中国由于人民币的非国际化缘故,只能自行消化所有风险——但有些人偏偏以为转嫁给百姓即可,徒不知这如同光着身子玩火,一旦引火烧身,直接遭受皮肉之痛。
    世界主要经济体货币的天量投放,正在为全球性恶性的通货膨胀埋下巨大隐患,中国尤甚。这也是我在《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一书中,已经预言了的结局。当去年年底,我提出这将导致全球性通货膨胀时,许多研究者嗤之以鼻,对我提出的“资源为王”的概念,也冷嘲热讽,现在回过头来看,在中国股市这波强势上涨行情中,我去年在讲座中推荐的两只股票(恒邦股份和中金黄金),涨幅已经超过6倍(我也曾在博客中推荐过,当时推荐的是中金黄金和山东黄金,由于受到批评,此后再没有在博文中提及过个股),行情走势是对“资源为王”投资思路的最好诠释。
    “资源为王”是一条投资主线。30多美元一桶的油价已经成为历史,今后再也看不到了!2009年5月14日,我在《从房价到经济,地狱亦或天堂(删节版)》一文中指出:“早在今年3月份,我在跟几个证券公司的分析师谈话时说,如果3月、4月贷款继续增长,国际油价可能突破60美元,到达60美元至70美元的区间。如果这个期间俄罗斯对美国没有什么过激行为(以俄罗斯领导人的智慧,他们会韬光养晦,绝对不会打肿脸充胖子),而中国经济脆弱的一面越来越明显,美国可能快速将油价拉到70美元上方,甚至再次突破100美元。而现在,猪流感的到来,再次埋下了一个可怕的伏笔,加快了油价上涨之路。”
    油价在上涨过程中出现回调是暂时的,但底部将逐渐抬高,顶部逐渐被新的顶部取代。
    提及油价,只是把它作为一个代表。记住:我在《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中提出的“资源为王”主线,它是2009年初以来最安全、最丰厚的投资思路。看看资源类股票的走势就不难理解这一点的重要性了。
    就中国股市而言:
    国内,信贷资金持续注入;国外,热钱涌入。中国股市的狂热是必然的。
    但是,这是现在所能看到的最后的盛宴,当盛宴结束,犹如日全食来临,一切暗淡下来,只是,时间更漫长,不会像日全食那样短暂罢了。
    如果经历过2007年底至2008年的大跌势,就不要忽略这一风险;如果了解日经225指数曾从1985年底的13000点上升到1989年12月29日的39815点,再一路狂奔,截至2009年7月22日,也仅9723点的惨状,就更不要忽略风险!更不要忘了,中国股市是一个赤裸裸的掠夺市。
    所以,重复7月5日的观点,信贷资金持续投放,股市会轻松过3500点。但是,对于未来的风险,也应报以足够的警惕。
           2009年7月22日夜
附一:常有读者零星反映购买不到《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有的干脆把购书款寄到了报社,我实在无暇处理这类事情,非常非常抱歉!在跟周先生商量后,决定重新开启淘宝网,专门为这些读者服务,提供带特制书签和签名、盖私章的《中国怎么办》。淘宝网店名:时寒冰书屋  淘宝网店主:中国怎么办 店址:http://shop36891043.taobao.com/ 详情查看周先生博客:http://zgzmb.blog.sohu.com/
附二:中央电视台的广告:
“地产三剑客”再聚首
    7月26日,著名的地产三剑客,曹建海、时寒冰,牛刀,将在CCTV证券资讯频道《投资我主张》栏目再度聚首,深度解读房价再次疯狂的背景和成因,畅谈2009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投资策略,发布他们的投资主张。
    发布时间:2009年7月26日14:00——17:00
    发布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7号CCTV证券资讯频道演播室
    抢座电话:010-82024996
    现场观众席位有限,欲参加者请提前拨打热线报名!
    说明:当下,许多电视节目(包括央视的一些节目)是自负盈亏的,开发商常常主动要求上节目,他们有的是钱,因此,公众经常能听到他们的声音。而三剑客这次参与的节目,央视最头疼的是经费问题,因此,不得不如此做。三剑客一边讨饭,一边坚守正义。请各位谅解和支持!三剑客都是成年人,他们如果做什么,一定有其道理和苦衷。要么放弃,要么就得在某些方面入俗,否则,声音就发不出来。这已经是很悲哀和令人痛苦的事情,多一些谅解吧,拜托!

秋风:中国通货膨胀已经发生了

http://view.news.qq.com/a/20090718/000007.htm

政府官员、经济专家与投资银行的分析师们正在争论,中国是否将会出现通货膨胀。我的看法是,通货膨胀其实已经发生了。

关于通货膨胀,经济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主流的看法,可见之于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给通货膨胀所下的定义:“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今天,我们用价格指数,也即成千上万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来计量通货膨胀。”简单地说,通货膨胀等于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若年化物价总水平上涨3%,通常就被认为存在温和通货膨胀。从技术上,专家们倾向于关注CPI、PPI等等指标。

关于通货膨胀的另一种看法,说来很简单:通货膨胀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部分地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当然,坚持这一看法最为彻底而坚定的是,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比如说米塞斯、哈耶克。

按照这种看法,所谓通货膨胀就是货币发行得太多了。当然,货币本身就是一个异常复杂的概念,而“太多”究竟是什么含义也涉及复杂问题。这些暂且不去管它。但当代各国都实行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制度,因而可以说,仅从中央银行的角度观察货币现象,还是可以得出很多可信的结论。所谓通货膨胀,从技术意义上说,就是中央银行发行了太多的货币,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太多了。

既然人人都离不开货币,事事都离不开货币,则中央银行一旦发行货币太多,就必然导致严重而广泛的问题,其中一项就是货币贬值。由于货币贬值,所以用货币标示的物价就上涨了。

不过,今天,物价主义的通货膨胀观似乎是主流看法,尤其制定政策的官员、提出政策建议的专家,似乎都是物价主义的信徒。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观只是学术界部分学者的看法,且这些学者处于边缘位置。当然,正确是否与信奉者多寡没有关系。而信奉哪种通货膨胀观,将决定对通货膨胀的判断。

比如,目前,大多数官员、专家都不认为中国已发生通货膨胀。他们信奉的就是物价主义通货膨胀观。事实似乎显而易见:没看到物价的普遍上涨啊。既然没有这种现象,经济也就没有受到扰乱,那就不必采取什么反通胀对策。

但是,从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观的角度看,事情并非如此。单纯货币的多发这一事实,本身就构成了通货膨胀。而过去大半年来,中国确实发生了这样的事实,因而通货膨胀其实已经发生了。

物价主义者会说:物价并没有上涨啊。不错,物价主义者关注的物价总水平确实没有飙涨。但是,问题不在于物价总水平,而在于经济体的相对价格结构。物价总水平没有上涨,并不等于物价没有上涨。人们已经看到,过去半年来中国股市和房地产价格的剧烈上涨。资产价格的上涨是明显而强劲的。然而,在经济的另一极,制造业、一般服务业,依然处于不景气状态,这里的价格处于低状态迷。两者相互抵消,价格总水平确实没有上涨。

但是,价格总水平没有上涨,并不等于经济体没有遭受通货膨胀之害。事实上,在奥地利学派看来,通货膨胀对经济体的真正危害本来就不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而在整个经济体的相对价格结构遭到扰乱。多发的货币导致不同行业、不同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不同时间、以不同幅度上涨,从而给企业家们发出错误的价格信号。如果我们承认价格是市场的神经,那货币对价格造成的严重扰乱,就是通货膨胀对经济体的最大危害所在。现在的资产价格上涨就已经诱导原来实业领域的企业家将大量资源投入到股市、房市中,这就是相对价格结构被扭曲的结果,而这对经济的恢复和繁荣是不利的。

相对价格结构变动的另一后果是社会财富的逆向再分配效应。多发的货币不是一次性均匀投入经济体中,而是透过某些管道在不同时间、渐次为不同人群获得,这样,不同经济活动主体的收入相对结构将会发生变化,且其趋势必然是穷者相对愈穷、富者相对愈富。在目前的通货膨胀中就可清楚看到这一点:财富较多者由于房价、股价上涨,财富大幅度增加,但就业于一般制造业、服务业及农业的劳工,却因为失业而丧失了收入来源或收入降低。社会本来就存在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了。

上述两点是通货膨胀的主要恶果,它们已经在侵蚀经济体。根据另外一种理论,官员、专家们相信通货膨胀没有发生。那么,现在所发生的这些通货膨胀危害是谁造成的?

Tuesday, July 7, 2009

看了很惊讶:知名IT公司薪金排名

 

环球科技    2009-05-29 15:52:24

近日,百度员工罢工告一段落。据说,这一轰轰烈烈的罢工与百度雇员不满公司月初大幅削减销售人员的底薪并同时上调公司销售目标有关。

有意思的是,根据我读到的一个科技博客,百度去年平均每员工为公司创造利润达163,844美金,排名全球众多科技公司这一指标下的NO.3,仅次于Google和微软。

5月14日,美国一个IT服务公司Pingdom的博客《Congratulations, Google staff:$210k in profit per head in 2008》公布了这一排名,引来观者无数。遗憾的是,热心的老外blogger们没有弄清楚:数据来源上百度财报的货币单位是人民币,而不是美金。所以,如果按去年百度创造的总利润15,560万美金和其近6400名的员工人数重新计算,2008年,百度平均每员工为公司贡献利润实为约24,312美金,应排名第14,位于惠普后,好于Sun(Sun最近已被甲骨文收购)。

但即使这样,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百度这一数值,已经不菲。下面,为能更好地了解美国各科技公司的员工待遇情况,先来详读一下Pingdom图表。

首先,这一排名并非针对全球科技公司,比如,我就不信按日本任天堂去年的利润额和公司总人数它竟未能跻身其中。因此,这一清单上的公司名字,主要是Pingdom认为目前全球最为知名并长期跟踪的15个科技公司。

第一名,花落Google。Google目前员工总数20,164名,去年,平均每个员工为Google创造了209,624美金的利润;

   微软排名第二。微软总员工数为91,000名,平均每个员工创造利润194,297美金。这里需要插一句──91000/20164,考虑到微软公司的员工数目几乎是Google的4.5倍,因此,如果是从公司整体利润看,2008年微软创造的利润实超过清单上的所有公司。

苹果位列第三,去年平均每人创造利润151,063美金;

   思科紧跟其后,平均每人创造利润121,762美金。

接下来,Adobe排名第五,平均每人创造利润118,856美金;

eBay第六,平均每员工创造利润109,844美金。

刚刚被欧盟罚下巨款的英特尔则排名第七。

   鉴于上周我在《硅谷150强江湖榜》里提到的──互联网行业为2008年经济亮点而半导体行业的销售业绩受经济拖累最大,这个第七名的这一数值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滑波,你可以看到英特尔的这一数字是64,145美金,比前面的eBay整整少了一位数。

再接下来,分别是甲骨文、戴尔、亚马逊、雅虎、IBM、惠普、百度和SUN。可以看到,一些公司雇员几乎创造了同样利润,如刚刚超过3OK美金的IBM、雅虎、亚马逊和戴尔;约为64K的甲骨文和英特尔;以及约为120K的Adobe和思科。

而在公司规模上,也有一些让我们惊讶的地方,如微软和英特尔是我们印象中的大公司,但当把它们与惠普及IBM相比,突然就变得像个初创的小公司。目前,IBM在全球已有近40万人次的员工。

通常而言,公司越大,其间接费用和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惠普和IBM的每个雇员,也相应有一个较低利润。当然很重要的,这里还有一个需要你去浮想联翩的问题,即在比较上述数值时,应具体考虑行业区别,这里不再详述。

现在,让我们开始追问──排名越前的公司是否正在拿着高薪或马上将要加薪?并非如此。请不要祝贺员工,那些数值只对股东有意义。对各科技公司的雇员来说,有实际意义的是2008年真正拿到手的薪金情况。

    在加州,有一个有趣网站名叫“玻璃门”(Glassdoor.com),通过它,你会知晓你一直很想知道却又不太好意思问出口的“秘密”──即获知美国所有公司支付给员工的薪金情况,至少是大致。

但这不可以随便偷窥,原因是除雅虎等少数公司数据为开放用以引诱用户参与挖掘更多秘密外,“玻璃门”中大部分数据,你也必须输入你所知道的薪金秘密,以等价交换。也是从这个意义上,我无法真正确认以下排名。

今年3月,一位blogger在科技博客Gigaom发了另一个不完全统计表。他通过“玻璃门”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以跟踪美国科技公司雇员满意度,希望获知2008年公开交易的公司中,哪家发给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工资最多。

以下数值全为年薪。

首先,Google雇员平均总工资为149,425美金(平均工资+平均奖金),高居榜首。

这我不意外。如果说,Facebook工程师们是硅谷传说中最好的男朋友候选人的话(它正承载新的神话),那么Google工程师们则是硅谷传说中最富有的员工,经常是餐桌上被开玩笑请买单的人选。比如上周末,当我和朋友们一行17人吃饱喝足后,就是这样向“Google梯队”开玩笑的。

接下来,2、3和4名都来自硬件行业,分别为——Synopsys、Broadcom、Xilinx;第5名则是雅虎,雇员平均总工资126,721美金(雅虎的良好待遇在硅谷出了名);再往下,KLA-Tencor、Sun、Intuit和Vmware;最后,NVIDIA以120,386美金的平均总工资排名第十。

也许你会为一些大公司缺席感到惊讶,如英特尔或思科。这里我想补充的是,光通过年收入看待遇其实不全面,更好的参照标准是“Total Benefit”,原因为:除工资外公司还有养老金(如401k Match)、医保好坏等的区别。一般而言,新公司的工资会高一些,因为需要吸引人才;其次,他们的员工很年轻,一般只看工资不太在乎其它。比如NVIDIA,它的工资虽排名第十,但员工没有“401K Match”。

不过,总体上讲:如果把这些薪水简单换算,国内外engineers的待遇还是有一段差距。

完成了科技公司去年每人头的利润贡献及薪金对比,现在,我们需要知道:硅谷是否也会发生罢工现象。

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十分罕见。首先,这里的公司都很注重保留人才,因为竞争太激烈,比如Google近日正在用“数学算法”对付人力资源问题,即通过公式研究和预判2万员工中哪些人最有可能辞职,以防患于未然。

其次,硅谷已有一个相对成熟的生态系统:公司还没宣布被裁名单,雇员们已经找到另一个下家;再不济,他们也会直接去start-ups拿期权。当然,这里又涉及硅谷另一个与众不同的价值观──“一个30多岁的人为啥不该去初创公司”?

也由此,平日中公司与员工们之间的沟通十分重要,鲜见公司管理层不可预知的罢工事件。

我觉得,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百度罢工背后,中美科技公司的商业环境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