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16, 2008

“功夫熊猫”点中大陆动漫产业死穴-计世网资讯

美国熊猫乐死中国观众

在电影中,“功夫熊猫”阿宝使用着从周星驰等功夫巨星那里学来的各种招数打败了邪恶的“残豹”;在电影外,“美国熊猫”的功夫也击中了中国动漫产业的痛处。

■ 本报实习记者 梁益畅

最近,一只来自好莱坞的“熊猫”突然现身动漫江湖。这只名叫“阿宝”的熊猫,身材臃肿、笨手笨脚、呆头呆脑,但竟然练成神功,收获无数“粉丝”。

在电影中,“功夫熊猫”阿宝使用着从周星驰等功夫巨星那里学来的各种招数打败了邪恶的“残豹”;在电影外,“美国熊猫”的功夫也击中了中国动漫产业的痛处。

“《功夫熊猫》的成功,实际上是给了中国动漫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动漫产业资深人士、中视唯我数码公司技术总监任世焦在谈到这一点时表情严肃。

为何引起万人空巷的是一支耍着中国功夫的“美国熊猫”?为何中华文化被他人任意篡改成了赚钱工具?为何中国动漫产业出不了自己的《功夫熊猫》?

版权保护不力 产业供血不足

“如果版权保护水平跟不上,中国动漫业永远不可能成功,更出不了《功夫熊猫》这样的作品。”水晶石数字教育学院教学总监李迎强调,在中国,盗版的猖獗,已经严重威胁着以创意为生命的动漫产业的发展。

版权保护是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石,这在国外动漫发展的历史中已得到充分验证。

诞生于1928年、年纪高达80岁的米老鼠,其品牌价值已高达271亿美元,并且每年仍在持续上升;而“蓝精灵”带动起来的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40亿美元左右。以它们为基础开发出来的产品涉及玩具、唱片、影视、游戏等诸多门类,每年产生的版税收益就超过1000万美元。

而在国内动画领域,由于市场监管不到位,如果一个创意获得成功,抄袭者立马尾随而至,更有甚者,直接把别人的作品放到自己名下。恶劣的市场环境,加大了投资商的风险,也改变了投资商的预期。

“在音像制品和漫画图书这两类产品中,盗版者的非法所得,往往要超过动画制作机构的合法收入。”任世焦说。

在中国,投资商投入资金后,总是希望很快就能收回成本,但一部优秀动画片的制作周期一般需要4~5年时间,中国的投资商往往不愿意承受如此大的风险。

李迎认为,投资商对动画产业急功近利的心态以及风险系数的高估,直接导致国内动画产业供血不足,难以产生优秀的作品。

No comments: